People 人物

不定義,自我認同從理解開始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王玥好 & WEPEOPLE 執行長 Angie Wang

以女性所面對的社會印象影響為引,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與 WEPEOPLE 執行長 Angie Wang 深刻對談,探討關於自我與社會的認知關係,當進入了多元自覺的後腳本世代,如何走出身而為人,每一條獨特而美麗的自由道路。

社會文化腳本 

Angie:在現今社會的重重框架中,女性仍有著更多已被定義好的社會責任,從日常的禮俗到為人妻、為人母等等的角色身分,我們很好奇從基金會的觀點,什麼關鍵因素影響了女性的發展與自我認同?

王玥好: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是一套套社會文化腳本,腳本讓互動雙方無意識地帶入主觀認定而影響了原有的意志。「妳是女生,所以應該要懂得矜持;妳是女生,所以應該要趁年輕準備生小孩。妳是女生,所以⋯⋯」不管是兩性、職場,甚至交際間都很細微地被腳本限制了女性的選擇。

Angie:我很認同社會文化腳本這個概念,相比框架,它是更有深度與層次地在描述各種已經「腳本化」的關係,而且這不是單向的,是每個角色都踏入了設定中,讓所有選擇都形成無形壓力。拉遠來看,這些腳本的形成是整體社會的潛在共識,不是單一個體、組織甚至政府就可以直接改變的,我們需要更長遠的時間去推移、改善它。

王玥好:是的,所以我們需要在教育的層面著手,更早地讓大家知道不用過於被腳本所約束,每個選擇都是自由的,擁有表達自我的勇氣。

無處不見的物化感

Angie:做自己,本質是對自己賦予任何的意義和權利,然現今社會卻難逃物化的框架,就像風行的啦啦隊文化,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天賦,會跳舞、長得漂亮、身材好,其實維持身材也是一種努力,他認為這是他的優勢,也在社會上立足了,但遭受到的標籤化卻是很嚴重的。

王玥好:我們應該要培養年輕人自信與自在,同時也要去教育他們的父母、乃至於社會,尊重且不刻板地看待他人。譬如穿著性感,並不代表誘惑,遇到不適當的行為反應就是要勇敢說 「不」,適度表態也是非常重要的。

Angie:其實物化的概念類似於將人商品化,將其加上服務性和價格性,而非單以人性或人權的角度視之。從這角度來看,問題的本質應是打破以物化視人的觀念,才能讓每個人自在地 以想要的方式過活。

王玥好:沒錯!同時需要教育同步,一邊鼓勵自我認同一邊學習自我保護,才能降低這樣的落差和矛盾。就像我們有個性別教育體驗中心,房間裡設置了 360 度的鏡子,你站在中間可以全面地去理解自己的身體,同時知道危險在哪裡,該怎麼對應走光或偷拍的風險。

Angie:懂得保護自己,而不是因噎廢食,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做自己、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性平權與溝通

Angie:在平權的議題上,「性」一直都是關鍵的因子,也是本能驅使下衝突的矛盾節點,除了傳統的兩性觀念還有越來越多因權勢不均所造成的平衡問題,在基金會協助的個案中,有什麼趨勢可以分享,我們又該如何改善這個現象?

王玥好:性一直是這個不平衡狀態下的底層問題。我們認為重點在於性的不平權,在很多腳本的認知中,女性的反應都被施了擴大的解釋意義。就如前面聊到,曾有個案經教導後學會避孕方法,但因不想讓男方覺得自己性知識豐富,服膺「性由男性主導」的社會腳本,而再度未預期懷孕。所以回歸到教育的重點,我們應該去腳本化,理清所有行為的意義之外,透過真正的對話和溝通去改變現狀。

Angie:跳脫男女,它應該更多發生在主、被動之間的關係,作為提出需求的一方如果習慣把互動套入到不同腳本之中,很容易就會造成另一方的真實意願被壓抑。

王玥好:的確,於此基金會正在發展「性協商」教材,讓發展親密關係的時候去保留自己的意志和對話空間。另外性權的不平衡跟對男性的依賴程度成正比,就我們的觀察,面對危機的時候女性比起男性有韌性得多,培育個案成為社會的助力,有足夠的自主性後,對等、互動的平衡改善是很顯著的。

Angie:對於性權的覺察和自主,也是自我認同很重要的一部分。

 

多元之上的根本人權

Angie:多元發展的社會下,關係和權益也已經非二元、對錯可以簡單解釋,人與人的關係也應該從男女平權逐步逐步邁向更底層的人權均等。在所有的屬性、標籤之前,以同而為人的身份忠於自我地活著。

王玥好:這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就以基金會的經驗,台灣的身分證目前仍以第一碼的 1 或 2 代表男女,光是多元性向、跨性別的受害者在體制內要怎麼合理的登記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後續的安置協助了。台灣的法規制度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這是個很敏感的議題,但現在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團體正在努力。

Angie:既然走向了自我認知、自我認同的道路,就代表應該捨棄傳統的定義和框架,回歸人的本質。很幸運的是,雖然可以明顯感受世代差異,但每個世代也有各自參與這場人權運動的方法,用各自的節奏在前進著。

王玥好:集體的意識是時間累積而成的,改變也同樣需要時間,這是我們在持續推動著、也期盼帶來的改變。

Sha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