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People 人物 藝術設計

非關・女性凝視|絕版影像館藝術總監廖子寧


美國紀實攝影師Alec Soth曾如此形容:「和攝影最近似的表現方式是詩,因為詩跟攝影一樣能激發想像,同時為觀者保留詮釋空間。」攝影得透過時間與光線來創作,難以量化甚至觸摸不著的特性,讓絕版影像館的藝術總監廖子寧(Agnes)對攝影的哲學性產生極大共鳴。


WE:攝影的本質對於進入藝術市場起到什麼作用?藝廊如何衡量攝影作品的價值?

Agnes:攝影是最大眾也最難被真正理解的媒材。亞洲普遍缺乏理解影像的觀看模式,繪畫是建構的,影像是擷取的;許多人以繪畫的紋理、色彩、構圖邏輯來觀看攝影,就會覺得不有趣或是太簡單。影像能夠擷取現實的瞬間,並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是一件極具魅力的事情。

藝廊經常面對為何某些攝影作品有價值,而其他人的沒有?我認為「創作系統」與「創作態度」是關鍵,差異在於,你有辦法建構出強烈的意識給他人嗎?藝術家會花時間創作或篩選出一個系列、闡述一個觀念,反覆來回思考以建構意識,更有一票藝術從業者與創作者以此為志業。當代的藝術創作多為反映時代和社會議題,普遍都具有系統性。

《歐宗翰, Day of Times 5, 76.2 x 101.6 cm, 2024》

WE:現今AI盛行、影片生成模型Sora橫空出世,流動影像、NFT似乎被詬病難以保存和展示,這些新型態創作對藝廊有何影響?

Agnes:我認為這不是未來,而是已經發生了。今年藝廊二樓放映主推流動影像,與LG合作的錄像品質令我驚嘆科技已經走到另一種狀態。事實上,每項媒材都不易保存,而前衛藏家本就對錄像媒材的接受度高,部分甚至希望以NFT交貨。但大體來說,像是陳榮輝個展受澳洲NGV委託,美術館也是收電子檔,以多個大型螢幕輪播展出,符合減碳趨勢。

我們活在一個多元的時代,每一種方式都是被接納的。當代有趣的就是它的分界模糊性,藝術家歐宗翰個展《圖中圖》也模糊了繪畫與攝影的邊界。現在有很好的資源,創作者有更多的新方向和新載體能思考創作方式。若回歸到留存與否,或者哪一些會寫進歷史裡,取決於作品的「精神性」;藝術家想要做的、訴說的是什麼?如果闡述得完整,什麼形式都是很純粹的。

《蘇郁心, Particular Waters, single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2023》

WE:有哪些女性藝術家或以女性主題的攝影藝術作品曾為你帶來震撼、力量或激勵?

Agnes:過去攝影界大多由男性主導,近年有愈來愈多人重返歷史,尋找那些被忽略的優秀女性藝術家。我尤其欣賞南・戈丁(Nan Goldin),他從70年代起捕捉美國LGBT文化、HIV、毒品等議題,那些生猛直接的作品深深打動了我。後來他轉向公共議題和社會運動,觀點和格局也變得更加廣闊,這種成長性令我羨慕。我喜歡看見藝術家因為生命經歷的改變,創作也呈現出強烈的變化,那是我所共鳴的。

《吳家昀, five four three two, 2023》

WE:若談及攝影藝術中的女性視角、韌性和內在力量,你認為安娜史塔希亞(Anastasia Samoylova)和莫娜(Mona Kuhn)這兩位藝術家與主題契合的原因是什麼?

Agnes:女性的細膩有很多種可能性,兩人風格迥異,是滿好的對比。莫娜以拍攝大型裸體肖像聞名,這在男性主導的攝影界格外引人注目。她的攝影集《Mona Kuhn: Works》回顧了她二十多年的人體親密圖像,與男性拍攝女性裸體的視角截然不同。她與許多被攝者都是多年老友,這種親密關係讓她的作品顯得放鬆和自信。莫娜的作品不僅僅是對人體的描繪,更是對人性和情感的探索,這使得她的攝影作品在當代藝術界中獨具一格。

《Mona Kuhn, Poem #1, 76.2 x 76.2 cm, 2_8, 2016》

安娜的強烈個性與作品風格有著極大反差,他對攝影構圖和色彩控制幾乎是高度掌控。他出身俄羅斯而後移居美國,探討的議題經常是沉重且深刻的,反映當代社會和消費主義的看法。《Anastasia Samoylova: Image Cities》攝影集保留了人類最原始渴望的東西,運鏡手法卻有種客觀性;不否定資本主義的好,同時凸顯資本主義裡的嚴重議題,開放性地引人思考。

《Anastasia Samoylova, Breakfast with David Hockney ,1917, 40.6×40.6cm, 2024》

WE:你會如何形容藝廊代理或合作的女性藝術家劉文瑄、吳家昀、蘇郁心?

Agnes:劉文瑄永遠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有著不斷進步的創作態度,我們5月會帶他去Photo London倫敦攝影博覽會做個展;吳家昀的電影背景讓他對影像的理解相當多元,以細膩而富有個人特色的方式探索主題,其影像作品也於今年Art Basel香港展會展出,我們今年也會做他的solo個展;而蘇郁心是一位認真研究型的藝術家,創作都是基於理論和實際田野調查,展現出豐富的研究基礎,他的作品也在今年的台北雙年展展出。

我總被說介紹藝術家時像個驕傲的母親,銷售固然重要,但看到他們被接受或理解,更讓我開心。藝廊是傳遞藝術的橋樑,我很重視與藝術家的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創作思維,才能確保展覽最能展現核心,我們會努力讓非藝術的觀眾也能有共鳴。

《Mia 劉文瑄, Aura Drawing dialogue with Anna Atkins, 2022》

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

  • 營業時間:每週二至週六10:00-18:00(週日、週一公休)
  • 地址:新竹市東南街53巷47-1號
  • 電話:03-561-1061

EDITOR&TEXT/Lena Lin
PHOTO/UP Gallery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WEPEOPLE Taiwan:NO.189 #RESILIENCE
⋄六期訂閱8折/當期單本9折 ▸ https://wepeople.pse.is/5wu39r

Sha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