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People

【藝術家專訪】陳浚豪「挪」古喻今,用量化造成質變

【藝術家專訪】陳浚豪「挪」古喻今,用量化造成質變

以蚊釘山水作為藝術創作媒材的藝術家陳浚豪,這次提供兩件作品作為慈善義賣。陳浚豪直言,自己是個不安於既有傳統技法的創作者,過往從水墨畫、油畫到壓克力畫作的藝術生命歷程中,不斷找尋自己的創作符號,最後以圖釘、蚊釘山水作為自己的創作路線,也顛覆大眾對於當代藝術的概念,「當你使用的材料,不再是原本材料的功能時,將會出現嶄新的可能性。」陳浚豪道。

對於當代藝術來說,任何媒材都是創作

陳浚豪,2010年開始創作「蚊釘山水」,用人們意想不到的材質開啟他的創作之路。他直言,自己想要傳達的是:「在媒材上,當代藝術是存在於所有可能。生活裡面很多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做創作,可以很生活化地看待日常的每一件事,不一定要拿毛筆、拿油畫顏料才是創作,平常的生活工具都有可能是創作的媒材,所應對的每件事,都具有提升生活美學的功能。」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藝術家專訪】陳浚豪「挪」古喻今,用量化造成質變

自嘲是藝術界的怪咖

「我算是怪咖,不喜歡走老師的路線。當然我這樣屬於異類,是比較少的創作者。」陳浚豪這樣比喻自己,不過大眾似乎不這麼想,反而在欣賞完他的作品後,給予不少反饋。而且不論是大幅創作或或小品,都能從觀看的過程中,重新調適自己的思考模式,「因為你不確定看到的就是你所看到的。有點「看山不似山」的感覺,從遠看到近看,逐漸打破自己的設限,發現『事實的存在不只存於一種觀點』,體悟不同的可能性,發現原來作品還有另一種意義存在,這意義是端看觀眾從作品裡頭的了解,也可以從生活的觀點,看到更多元的意涵。」陳浚豪道。

【藝術家專訪】陳浚豪「挪」古喻今,用量化造成質變

不將「突破」加諸在自己的未來上

「其實我不會將「突破」強加諸於自己身上。」陳浚豪如是說,但他總能從每次的個展,看見創作上的考驗、下次創作的突破口,「又或是下次要把哪個部分在做到最精彩,等等都能從展覽上找到新的突破點。這或許跟年紀有關,隨著年紀的不同,看自己的展覽也會有不同的體會。」陳浚豪道。而上個月才剛結束自己個展的他,也從這次的展覽中,清晰地看到目前的人生的階段,好像要關心更在地的風景,連結台灣這片土地,也連結心靈。

Share:
Zoe Chen

editor
藝術、建築、家居、選物,還有一點愛吃、愛看劇、愛逛展的成份。 可透過zoe@wepeopleclub.com與我聯繫。
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