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有的東方美人茶因特殊的香氣與溫潤好入喉的口感而舉世聞名。其中,以自己本名做為品牌名稱的「徐耀良茶園」,更是製作優質茶品的佼佼者。曾獲得14次特等獎肯定的徐耀良認為,唯有懷抱野心與夢想,才能在這看天吃飯的行業中出類拔萃。
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椪風茶或福壽茶,因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而因土壤、氣候及緯度關係,最適合製作東方美人茶的「青心大冇」茶種多分布於竹、苗低海拔丘陵地區。東方美人茶屬於60%以上的高度發酵茶,咖啡因含量低、味道不苦澀且溫和回甘是其最大特色,其中以帶有熟果香、著蜒與蜂蜜味等多重風韻的更是上品。
在中國傳統24節氣中的「芒種」, 也就是端午節前後,經過小綠茶蟬吸允後的茶樹葉會偏黃並在葉背出現血絲狀的葉脈,同時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這也正是東方美人茶芬芳蜜味的由來。惟小綠葉蟬必須在無農藥及化學藥劑的環境下生長,因此包含徐耀良在內的絕大多數東方美人茶農,均以有機方式栽種,自然又健康。而生產一斤優質的東方美人茶, 至少得由熟悉作業的農婦手工從茶樹上摘取22,000~30,000顆一心二葉的茶芽方能完成,更顯其質精而珍稀。
看天吃飯 守成創新
汽車在蜿蜒的新竹峨眉鄉山道上奔馳, 過了好一會兒才在鄉間小路邊看見一幢佔地800坪的巍峨建築,這裡正是16年前落成、曾多次獲獎的茶農徐耀良的製茶場。推開紗門入內,徐耀良已經在品茗區等候我們多時,隔著茶壺冒出來的蘊氣,他臉上堆滿了自信的笑容,催促著我們趁熱品嚐他的得意之作——頂級東方美人茶。
徐耀良開門見山地說,「我們徐家世代在這種茶至少一百多年了,這是個看天吃飯的行業,所以除了遵循祖先的古法製茶外,多年前我也在製茶場旁邊及樓頂耗費鉅資設置了兩間室內曬菁場,為的就是讓鮮採下來的茶菁不受天候及灰塵影響,在24小時的黃金關鍵時刻內經過至少10道繁複工續製成茶葉。此外,為了不讓茶菁在日光萎凋使菁味消失並產生香氣之際,過度曝曬導致曬焦,我們也在曬菁場的天花板設置了雙層黑紗網,才能讓茶菁曝曬至恰到好處。」從室內曬菁場及電動操作的黑紗網,我們看到徐耀良勇於改良創新的一面。
最後,徐耀良緩緩說到:「即使科技與工具再進步,做茶仍像是在玩命,每到產季就必須連續4~50天工作到凌晨,但我堅信,只要肯拼,好茶就不會寂寞。」為了讓消費者深刻瞭解製茶的不易與東方美人茶之珍貴,茶園目前也提供一天或兩天一夜的製茶課程,從日光萎凋、室內萎凋、集中發酵、炒菁、揉捻、解塊及乾燥等製茶步驟都能親自體驗。最後徐耀良提醒,做好的東方美人茶應呈紅、黃、白、褐、綠,才能品嚐到變化多端的香氣,而白毫的長度越長,品質相對越好。
子承父業 技藝傳承
稍後接待我們的是徐耀良的長子同時也是得力助手——徐維伸。年紀不到30歲的他,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學習種茶、製茶迄今也有整整16年了。父子除了一起從事茶樹種植與茶葉生產外,徐維伸更以靈活的行銷手法,透過網站、媒體與社群軟體成功地將家傳事業打進中國、日本、韓國甚至中東等市場,讓全世界的茶迷都能品嚐到台灣特有的東方美人茶。
坐上徐維伸的德國跑房車,雙手熟悉的轉動方向盤帶我們進入僅容一車通過的林間小徑,來到屬於徐家、一望無際的茶園。徐維伸說:「除了我們自家的茶園外, 加上與茶農合作的土地,目前茶樹種植的面積已達20甲之譜,可年產7、8,000 台斤茶葉。」徐維伸接著表示,他心目中的父親個性擇善固執且思想有些老派,常常不能接受年輕人的創新觀念,但種茶與製茶的技術絕對是一流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出對爸爸的崇拜與尊敬。雖然父子間不善以言語交流情感,但徐家的事業肯定是子承父業的最佳典範之一。
PHOTO Leon 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