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ist 吳悅宇

畫廊兩大傳奇人物教會我的事

在後疫情時代,貨幣波動不穩定的狀況下,如何透過藝術品收藏,對於自身的資產管理重新分配,成為這陣子大家討論的焦點之一。也因疫情,藝術品的功能重新轉化,避險、保值成了藝術品的附加價值,從近期二級市場的拍賣成績可窺知一二。因此,越來越多人想跨足藝術收藏,最近常遇到對藝術收藏有興趣的朋友問我「入門訣竅」,我總是會讓他們先建立好的觀念:認識藝術與收藏,得先從美術館及畫廊開始。

回溯至十九世紀初的西方藝術世界,在商業畫廊機制仍未成熟前,藝術家與作品的經銷關係是透過畫商之手,對於挖掘藝術家,畫商不僅需要前瞻性的藝術眼光、敏感的直覺及具膽試的精神,也要擁有獨到的交際能力和商業頭腦,將藝術與市場巧妙結合,更重要的是培養和藝術家的夥伴情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即使從全球經濟、金融的大環境下看藝術世界,仍須回到最初的本質,即是藝術家及其創作,而畫廊便是將藝術家及作品帶入市場最前端的領航者,亦是最直接的橋樑。

畫廊兩大傳奇人物教會我的事

藝術史不可不知的兩大傳奇

我十分推崇,也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創辦人貝耶勒Ernest Beyeler 在La Passion de L’ art(中譯本:《貝耶勒傳奇: 巴塞爾藝博會創辦人的藝術世界》)一書中談及自己最崇敬的藝術經紀人,二十世紀在歐洲即是弗拉爾(Ambroise Vollard 1866-1939),美國則是卡斯特里 (Leo Castelli 1907-1999) 這兩大人物。他們的共通點皆為扮演挖掘藝術家,並成功將其推向國際的重要角色,也先後成為十九及二十世紀定位藝術史的時代表率。

律師出身的弗拉爾在學時期僅為業餘藝術經紀人的助手,1893 年於巴黎開設自己的畫廊,在當下印象派畫作仍鮮為人知時,便大膽購入高達150 幅塞尚(Paul Cézanne)作品,於畫廊首次個展展出後便一舉成名。他致力於展覽及出版, 成為Paul Cézanne、Pierre-Auguste Renoir、Paul Gauguin、Henri Matisse, 以及立體派Pablo Picasso 等重要推手,也是其中幾位藝術家的終生摯友。甚至早在1977 年紐約MoMa 現代藝術博物館及2006 年大都會美術館皆先後舉辦過大型展覽回顧其終身成就。

紐約代表卡斯特里出生於義大利,1939 年在岳父的支持下於巴黎開設他的第一間畫廊,經營超現實主義藝術,後因二次大戰爆發後移居至紐約,1957 年成立與自己同名的畫廊,經營方向延伸至抽象表現藝術、新達達、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等。雖然現今所看他合作的個個是明星藝術家,包括Rober t Rauschenberg、Jasper Johns、Donald Judd、Roy Lichtenstein、Andy Warhol 等,但這些藝術家在與他合作前,其實並不知名,卡斯特里傑出之處,是在於與美術館、重要藏家的關係經營和資源連結,與長期合作的畫商協力拓展版圖,加上早期於巴黎開設畫廊時所建立的網絡,便成功將旗下藝術家同時於歐洲與美國拓展版圖,並一步步推向學術殿堂與市場。

畫廊主與藝術家的生命旅程

從西方的畫廊史回看台灣,耿畫廊三十年前成立之時,常玉、趙無極、朱沅芷、王懷慶、蘇笑柏等大師仍不廣為人知,透過經營者耿桂英的慧眼挖掘,早年於台灣與國外之間奔波,以及多年來的耕耘下,才能創造出今日這些藝術家的國際市場及定位。我自己身為耿畫廊二代及年輕品牌TKG 的經營者,也希望延續這樣的精神。這些年下來,我最享受,也最有成就的事,便是一路與藝術家一同為創作、展覽並肩努力的職涯歷程,無論是征戰博覽會或藝術家至國外參展,一步步為他們規劃展覽、行銷推廣、開拓市場、出版畫冊、引介重要策展人及機構等,從這個過程中培養互生共長的夥伴關係,也是當代藝術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與藝術家何采柔的合作即為其中一個例子,2016年起,便開始與她的旅程,隔年支持她參加香港巴塞爾博覽會「藝聚空間」的大型公共藝術計畫展出,其跨領域的創作展演,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同時被許多國際重要機構、策展人看見, 進而獲得澳洲亞太三年展、日本橫濱三年展等重要展覽與美術館邀約,作品也陸續被國內外的重要藏家收藏,對於藝術家走在藝術這條旅程上,誰知道這會不會是下一個經典大師呢?

一個優秀的藝術創作者,必須專注創作本身,才能創作傑出的藝術作品;一個卓越的畫廊主,也須具備眼光獨眾,扮演好長期持續推廣藝術家的角色,並建立學術上的定位。畫廊主與藝術家,如同伯樂與好馬,兩者缺一不可,絕佳的搭配才能一步步迎向長遠而美好的旅程。

COLUMNIST

耿畫廊& TKG+ 藝術總監 吳悅宇

Share:
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