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ist 陳岳夫

回歸基本面

年輕人渴望富裕,卻不願踏實工作,家長告老師打學生,卻不耐煩調教孩子的人格;客戶要你設計居家空間,卻覺得討論生活習慣沒必要,到底我們的「基本思考」都到哪裡去了呢?

最近常常跟朋友們聊到一些問題,從教改,從技職教育,一直到年輕人(雖然我也覺得自己是年輕人…)就業的問題等等,無所不聊,內容大抵是,現在的小朋友多麼辛苦,比起我們那個填鴨式的聯考時代,以前很簡單的補習幾科就好,現在卻演變成無所不補;而大學畢業生啥都不會,又眼高手低,吃不了苦;社會新鮮人只想要舒服的工作環境,卻都沒有想到如何從基礎的基層工作做起,應對沒有禮貌,不懂得尊敬前輩等等…到底我們的「基本思考」都到哪裡去了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常常在公共場合看到國、高中生大聲喧鬧,或是小學生從人身旁擠著過,卻沒說聲對不起或抱歉,就理所當然插隊或穿越隊伍,甚至過馬路也是橫衝直撞。我每次看到這些狀況,就想起小時候必唸、必考的《生活與倫理》,到國、高中的《公民與道德》。這些基本教育科目,是否因為不列入聯考科目而不受重視?很多生活中的基本禮貌,行為動作,學校是否也因此不再注重?跟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來比,不僅現今學生壓力更大,連同老師的地位也日漸沒落,尊師重道的風氣似乎也不復存在,家長告老師或學生打老師,都很少登上傳媒版面;但老師打一下學生,就會受到一片撻伐,甚至後來演變成學生與家長聯手攻擊老師,這樣的事件越來越多。

可悲的是,學校教育永遠是大家討論的話題,卻沒有輿論來大加提倡家庭教育的重要,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基礎,如今看來卻像是水火不容的兩造。許多事情的本質都不再被追求,大家所看到的價值都只建立在數字上。在我的設計本業上, 20年來的工作經驗也是如此,讓我更深刻體認到多數家庭對於生活,生活的空間,也是這樣的本末倒置。

常常在與客戶討論居家設計的時候,我總是請業主好好思考本身與家人的生活習慣,想要改善的空間為何,因為很多人以為生活空間整理問題很簡單,也不與空間設計相干,但其實空間設計最該參考的因素,就是一家人的生活習慣,因應生活習慣所設計出的動線、擺設與空間,才是最耐用、最順手的,因此我認為設計前最該花時間溝通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但客戶所關心的都只是「花多少錢」,或是「只想花多少錢」,完全忘了生活空間的本質。空間設計不在於花多少錢,而是在於如何去整理與維持空間,壞了要修,做好了要保養;而不是花了錢之後給外人來看看而已,重點在於如何讓家人生活得更舒適、更好整理,甚至是藉空間的改造,來改變一些原先可能不太好的習慣。

從教育到生活空間,這些看似非常廣大的議題,其實本質都很簡單,大家都不妨再想想,這些問題的基本面何在?●○

Share:
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