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肆虐的情況下,台灣原先最長曾有過連續54天+0確診的驚人紀錄,使得這座小島一度過著類似「平行世界」的日子:活動照辦、娛樂照玩,除了始終不曾解除的在大眾運輸必須戴口罩的規定外,台灣就像是新冠肺炎下的一塊世外淨土。
不過在五月中,疫情不幸爆發,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連續數週每天都有破百起本土確診傳出。由於基層採檢站一時採檢量能不足,使得確診的釐清曠日費時,因此第一線的耳鼻喉科醫師紛紛關閉自己的診所,願意貢獻自己對於鼻咽喉呼吸道的專業,投入採檢站盡一份心力。
為此,我們特地採訪了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及國泰綜合醫院品質管理部部長的王拔群醫師,與我們分享對這次疫情爆發的看法。
醫界充滿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王拔群在2005年時,首創國泰綜合醫院醫療品質中心,被視為是當時台灣醫療體系的一大創舉,在被問及當初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時,曾在哈佛大學攻讀醫院管理的王拔群說:「醫生學的是臨床技術,但管理其實是另一門專業,很多醫生的專業很強、技術很棒,但當他被拉到一個team的管理者時,卻很可能無法讓團隊的專業得到更好的發揮。」
如今王拔群也同時兼任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執行長,將其醫院管理的專業從醫院,一下子拉高到全國層級,具備更大的統整能量。在多年擔任改善醫療體系管理體質的過程中,王拔群留意到醫界的一個特殊現象。
「其實醫界跟商界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所有的know how都是無私的分享,雖然無可避免有競爭關係,例如設備、規模、口碑、手術成功率、醫院衛生環境、醫院伙食……這些都無可厚非,因為這些都是病患在選醫院或醫生時的考量。但整體來說,我們都還是一個互相切磋、互相砥礪求進步的氣氛。」
對此,王拔群醫師對於日前耳鼻喉科醫師歇業投入新冠肺炎採檢站,覺得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一種溫暖的力量,「他們都有很高貴的情操。」王拔群醫師感性地說。然而要打贏這場仗,不能僅依賴情操,如何在醫療體系不崩潰的情況下,戰勝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還是需要強大的專業背景。
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
雖然在這次爆發的疫情中,造成了全國無數人民的困擾,在家工作的父母們一邊工作還要一邊兵荒馬亂地按捺遠距上課的兒女,許多營業場所被迫歇業,許多人也因此減班、減薪甚至是放無薪假,但相對的,在醫療的輔助科技方面也因迫切的需要而有了長足的進展。
王拔群以「智慧胸腔X光AI系統」與「清華紳士」為例,前者係亞東醫院與廣達電腦合作三年成功研發的胸腔X光片判讀輔助系統,能大幅提升胸腔X光片的判讀速度與準確度,同時生成文字報告,減輕醫生的工作負擔;後者則是集結清華大學動力機械、電機、資工等系的教授跨領域合作研發的成果,是具有幾乎無活動死角的七軸手臂,更重要的是手部動作非常軟Q,未來將能代替真人實行新冠肺炎的鼻咽喉採檢,不僅能有效減低基層採檢負擔,更能降低採檢站內感染的風險。
此外,還包括利用健保卡做確診者接觸追蹤模型、使用AI透過演算法計算病毒的變異性以及哪種化合物結構能有效對付病毒,都是目前醫界已取得的進展。因此王拔群認為,在目前的技術背景下,結合台灣醫界互相砥礪以求共好的默契,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台灣的醫療環境一定會有更傲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