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錶壇盛事:日內瓦鐘錶大賞(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GPHG)告一段落。於瑞士當地時間11月9日正式頒獎,今年的地點和往年一樣,都是在日內瓦的萊芒劇院(Théâtre du Léman)舉行。本次得獎名單相當有意思,不少獨立製錶作品,當然也有引發話題的新作。
最大亮點,則要數再度拿下金指針獎的愛彼錶Audemars Piguet,以最新的CODE 11.59 RD#4腕錶奪下最大獎。而伯爵Piaget則以兩款得獎錶成為今年最大贏家,分別是最佳女錶、最佳工藝藝術腕錶兩大獎。究竟GPHG有何魅力?讓《WEPEOPLE》分享得獎名單、評審團組成及獎項嬗遞,來為各位剖析。
GPHG評審團由世界各地權威性鐘錶媒體、銷售、製錶等各部門專業人士組成,今年共有29位。
關於GPHG的評審團?
GPHG的評審團向來由各界的鐘錶專家擔任,總共29位來自全球的業內專業人士,包含專業鐘錶媒體人、製錶師、銷售部門專家等,組成極具公信力的評審團(本屆亦有一位台灣鐘錶專家陳毓鴻Henry Chen參與,有機會邀請他來跟各位聊聊),會選出今年入圍名單,以及後續的得獎作品。多次擔任評審團主席(今年亦是)的Nick Foulkes本身不僅是鐘錶專家,同時也是歷史學家、作家,撰文寫下不少關於精品的歷史著作,包含了著名的《The Impossible Collection of Watches》曾被列入「五本鐘錶藏家應該收藏的手錶專書」推薦,他同時也是《Finch’s Quarterly Review》權威性精品雜誌的共同創辦人。這些專家們,將會細細品鑒今年各式入圍手錶作品,最後再進行決選,並於萊芒劇院頒獎。
潛水錶獎改為運動錶獎、男錶獎及非凡機械腕錶獎從缺、獨立製錶崛起都是2023 GPHG的新趨勢。
關於今年GPHG的新氣象與觀察
GPHG獎項大致上和往年相同,規則略有不同而已,應該算是因應市場變化做的滾動式調整。比如,潛水錶的熱潮漸趨緩,今年相關作品也較少,因此先前的「Diver’s Watch Prize最佳潛水錶獎」被「Sports Watch Prize最佳運動錶獎」取代,選擇範圍更廣。而最佳男錶、非凡機械腕錶獎(Mechanical Exception Watch Prize)從缺,從名單來看都是一時之選,似乎是實力均強,難以抉擇。比如,此兩獎項入圍名單的愛彼CODE 11.59 RD#4腕錶和Hautlencce的Sphere Series 1雖未中選,卻在其他領域獲獎,實力仍被肯定。
過去總帶來不少討論,有金額區間限制的「“Petite Aiguille” Prize」小指針獎、「Challenge Watch Prize」最佳挑戰獎等也有所調整。小指針獎由瑞郎CHF 3,500~10,000(約新台幣12萬6千至36萬)調降區間至瑞郎CHF 2,000~8,000(約新台幣7萬2千至29萬);挑戰獎也由原本的瑞郎CHF 3,500調整至CHF 2,000內,亦可包含智能腕錶,可說是一大突破。不過作為首屆改動,評審團從入圍名單開始就沒選擇任何的智能錶款。不過,將智能錶列入大賞名單,這個對於瑞士機械腕錶工藝有所挑戰的觀點,未來將如何帶來影響,應該可以持續觀察。
獨立製錶品牌獲獎過半,標誌了2023年的錶壇新氣象。
不過今年GPHG的得獎趨勢有所變化,獨立製錶品牌似乎開始登上話題版面,光是得獎作品就超過一半,包含了獎項囊括了多數的複雜工藝,包含年度陀飛輪、日曆與天文學、最佳計時碼錶、最佳計時學、最佳機械座鐘、小指針獎、無畏製錶及創新突破獎等,和主流腕錶品牌可說分庭抗禮。
回憶起今年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宣布舉辦「路易威登獨立製錶創意獎」(Louis Vuitton Watch Prize for Independent Creatives),似乎可以慢慢看見轉變的風向。比起過往時常入圍的大型品牌經典作品,獨立製錶許多作品都是首度創新,以大膽作派設計機械腕錶,在造型、機械工藝上本就實力不俗(很多製錶師及創辦人甚至來自大品牌)。再者,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多少也能反映藏家的觀點,比起老面孔,能帶來不少刺激的獨立製錶似乎獲得更多藏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