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視節目竟然能夠衍生成諾大的「集團」,影響眾多女性的美麗觀點之餘,還催生出數個備受歡迎的美妝品牌。箇中靈魂人物藍心湄用她的熱情與溫暖,掀起颶風級的美麗效應。
在一般觀眾心目中,藍心湄是優秀的歌手、是出色的演員、是揮灑自如的主持人、是經營有道的餐廳老闆、還是影響無數華人女性穿衣打扮的「藍教主」。不過,對《WE PEOPLE》而言,藍心湄只有一個身分:一位白手起家,非常卓越的企業強人。出道30多年,她的演藝事業依舊有聲有色,粉絲遍佈各年齡層;Kiki自開幕至今始終門庭若市,用餐時間往往一位難求;電視節目《女人我最大》已邁入第13個年頭,被廣大觀眾視為美容與時尚寶典,進而演變成一個極為龐大的「藍氏集團」─不僅帶動無窮商機,節目中多位各老師也因知名度大增,紛紛更上一層樓,就專業領域創立個人品牌,說藍心湄是他們新事業的幕後推手一點也不為過。她本人卻謙虛地說,充其量只是幸運和喜歡表演,自己算不上多成功或多了不起,也沒有多大的野心;但她不諱言,自己面對事業永遠認真,更重要的是,她活得自在開心。
有溫度的「集團總裁」
以往,藍心湄甚少接受採訪;「我的想法是,又沒發片或新作品,工作像公務員似的很固定,有什麼好講?就算訪了,人家也沒東西可寫。後來才漸漸調整。」殊不知,她的精采人生就是最佳題材。恭喜她《女人我最大》突破3000集,她表示:「剛開頭的時候收視率並不好,一直在零點零幾徘徊,幸好電視台很支持,給予我們很大的空間,所以初期的內容頗天馬行空,什麼都嘗試,希望找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大約一年以後才好轉。很少電視台願意養一個節目一年以上,很感謝他們。大約一年半之後,節目開始有市場影響力,讓廠商看到節目的力量。我們自己則是邊做、邊學、邊成長,把節目變成一本幫觀眾省錢的應用書。」假使當初的決策者只看近利,斤斤計較收視率的高低,就不會有今天的豐碩成果了。
別以為她只負責主持,身為「藍氏集團」的「總裁」,藍心湄親身參與每一集內容的討論;「和製作團隊一路合作到現在,我們早已培養出一定的默契,我很少改腳本。」聊到這兒,藍心湄分享了非常獨特的心得:「萬一腳本真的需要調整,我的做法通常是照錄,讓寫本子的人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事後再靠剪輯修正。光用嘴巴講,不給他犯錯或浪費時間的機會,他可能永遠不懂。」她或許不自覺,但她處理事情的智慧與高度,恰似一個成功的集團經營者。不同的是,無論幕後製作群、幕前的「女軍團」、或者經常受邀上節目的諸位老師,藍心湄與大夥兒早已變得像家人一般,溫暖是他們的互動模式;「我不敢說我在帶領整個團隊,只能說大家物以類聚,我喜歡有禮貌、重視家庭、尊重自己工作的人。熱忱是我待人處世的最大原則,對朋友和工作都應該有熱忱,我很在乎這個。許多現代人不知道是不是活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久了,缺少溫度。」
有堅持,也有改變
就像所有企業的經營,節目做久了,難免遇到瓶頸。「我自己過不了的是『物化女性』和『說話傷人』這兩關,怕觀眾不舒服,我自己也不舒服,這是我的堅持,」藍心湄解釋,「當然,『女軍團』都很年輕,表演方式很open、不設限,跟我年輕的時候有差。有的東西可以靠剪接拿捏尺度,有的東西是自己心態的問題。所以我想,不如自己改變,才能讓節目更活潑、更不一樣。一方面可以跟得上年輕人的思維,另一方面,才不會讓年輕人失去對工作的興趣和信心。故步自封容易變得八股與制式化,我不想變成一個討人厭的老太婆。幸好有他們,我的心態越來越年輕。而且,我本身也屬於願意多嘗試的個性,不會給自己框架。」她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何況,我從來就不是青春玉女呀!」
構思帶狀節目每天的主題已是一大挑戰,必須花更多心思的是如何「舊瓶新裝」;「譬如睫毛膏,講了十幾年了,要用什麼新的角度介紹才有趣味點?我要不斷吸收才有東西給。此外,老師們介紹專利成分時不知不覺會很嚴肅,我便盡量把氣氛再兜回來。說實話,主持是我表演項目中最弱的一環,若非節目給我機會,我可能還是用以往的方式照本宣科念腳本。」不過,她坦言自己對細節的要求;「做什麼事情都一樣,不多準備的話我會心慌。」或許,擇善固執的堅持,以及與時俱進的改變,正是藍心湄與整個「藍氏集團」屹立不搖的關鍵原因。
新品牌的催生者
由於節目的熱播與專業形象的塑立,「藍氏集團」旗下的牛爾、Kevin、吳依霖、小凱,如今皆是獨當一面的大師,各自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這或許是藍心湄當初接下主持棒時未曾預料到的結果。她當然是驕傲的,但她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居功,充其量只是給予建議。「創立品牌之前,他們每一個人都曾徵詢我的意見,」她說,「我對他們的專業有十足的信心,而且他們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責任感。」回想當初吳依霖告知她想做髮品的時候,「我很贊成,但也有點擔心─以她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做這一塊當之無愧,可惜台灣的髮品市場滿冷的,品項區分沒那麼細,我要她考慮清楚謀定而後動。記得有一次,工廠品管出了問題,那批貨她全部不要,沒有因為超級暢銷就不顧品質亂賣,而且她堅持本地製造,不願為了降低成本把生產線外移。」她笑道,自己這隻「領頭羊」彷彿什麼都管的媽媽,盡量傳遞正面的能量和想法;「我希大家能在這個環境裡一同成長學習,不要輕易放棄初衷。」這句話,不啻為「藍氏集團」經營的核心理念。
至於節目帶給藍心湄自己的,除了像家人般的好友與更年輕的心態,還有凍齡的外貌。「因節目性質的關係,我必須把自己keep好,花了很多錢整型,」她直言不諱,「倘若不是主持這個節目,我一定不會這麼做。我的想法比較偏向英國演員那一派,坦然接受自己老去的模樣─50歲,就演50歲的媽媽。」事實上,她刻意留著額前一小撮白頭髮不染;「這是上帝給我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提醒─有年紀了,開口說話前要多想一想,不要有情緒。我常講,青春與否屬於心理層面,快樂才是最好的精華液。」面對生活或工作,她始終抱持「剛剛好就好」的想法,不奢求也不強求;「我很懶耶,生活很單純、很簡單,我覺得人生『沒事最好』。父母也很支持我的選擇,並沒有要我趁紅的時候多賺一點。但給我表現的舞台,我一定用心經營好。」
期待活得有厚度
Kiki堪稱藍心湄的另一個璀璨舞台,「我還是老話一句,無論節目或餐廳的成功,都源自很棒、很有向心力的團隊。」1991年剛開幕時,Kiki只有六名員工,但這六人一直做到現在,沒半個人離ㄏ開;「大家相互信任,不因為賺錢與否而齟齬,把彼此當家人般對待,而且工作範籌一開始就劃分好,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有很長一段時間,藍心湄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回家,親自拉鐵門開店和打烊;「每個人都是家裡的大小姐,沒有人天生會,不會,慢慢學就是了。」她還記得,自己曾經用穩潔洗廁所,結果被大家笑;「聽起來似乎頗辛苦,但我很享受那個過程。」目前,她已有新的展店計畫;「我想做麵食和鍋類,開店以後交給員工經營─這樣才留得住人才。」
為了《WE PEOPLE》的封面拍攝,藍心湄特地帶來私藏的Lanvin新裝。「這塊織錦緞原本是品牌創辦人Jeanne Lanvin巴黎工作室裡一扇屏風的布料,由知名建築師Armand-Albert Rateau專門為Lanvin打造,」她解釋,「為紀念125周年,現任設計師Alber Elbaz重製這塊布料並裁減成衣服和包,傳承的意義非凡。」她希望,自己的人生也擁有這般厚度;「十年前已有人找我出書,但到現在,我依然覺得不夠,好多東西還在學。採訪的時候最怕人家問:未來如何規劃?我都不知道該怎麼答,如果計畫很多,應該不會像現在一樣開心吧?我只是繼續做我喜歡的事情─沒想過退休,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有點矛盾。真的,你沒事,我沒事,爸媽沒事,國家沒事,世界沒事就好。」藍心湄與「藍氏集團」的成功顯然不在汲汲營營,而是抱持隨緣的態度面對人生,然後本著發自內心的良善與熱情,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開心且知足地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