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藝術設計

跨進藝術之夢|探索科技×藝術的虛實數位體驗

早於2020年,「藝術展覽線上化」的趨勢便已在藝術界逐漸萌芽,因疫情之故而無法舉行實體展覽的藝廊、藝術家與策展者等藝術產業中不同環節的從業者,需要尋找新的、另一種形式的推廣出口。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的取消作為此一濫觴後的重要轉折點,線上藝術內容便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從幾年前藝術家迅速投入的元宇宙、NFT與跨領域創作,一直到全台各地的藝術節,如台北數位藝術節、基隆潮藝術、桃園地景藝術節等無處不在的科技應用,對於「後疫情時代」作為觀展者或觀眾的我們,已經不再對投影技術、互動裝置與AR、VR等科技應用於藝術的呈現感到陌生。而呈現方式也由單純展品或文字說明,拓展為更全面甚或結合五感的「沈浸式體驗」,讓大眾對於科技與藝術的跨界有了更多想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MR科技魔法:坂本龍一《鏡:KAGAMI》

坂本龍一《鏡:KAGAMI》於2023年6月在美國紐約首演後,圖為6月底移往英國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的演出。Photo by @tindrumio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在《不朽》當中有那麼一段描述:「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說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去年不敵病魔逝世的日本新音樂教父坂本龍一,在罹癌後不斷思索後提問道:「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裡,如何延展音樂的壽命?」而他生前與MR藝術工作室「Tin Drum」合作開發的《鏡:KAGAMI》,也於他逝世一年後在2024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登場。

身處環景式的場地、頭戴MR眼鏡,觀眾可感受空間中的環繞樂音和獨特香氣。展演長達一小時,我們能以360度全面感受到由容積擷取技術(Volumetric Capture)重塑的坂本龍一鏡像帶領的音樂之旅。如此也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科技應用作為藝術載體,為不朽的藝術提出的另一種解釋。

跨越AI之境:江賢二的跨界聯展及數位沈浸展

2023年12月在台北双融域(AMBI SPACE ONE)舉辦為期3個月的《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Photo by科文双融

本就於其平面繪畫作品中,不斷打破框架、創造無限延伸性的藝術大師江賢二,近兩年透過兩檔截然不同的跨界方式,展現已屆82歲卻活力不減的藝術生命力。

2022年底與林友寒、周裕穎合作的「江賢二+林友寒+周裕穎 跨界聯展」,將浪板作為創作素材,呈現出火與冰的美麗漸層,表現時間痕跡未被發掘的美感;周裕穎將浪板裁剪成禮服,以硬材質展現柔軟質感;林友寒則在浪板上呈現不同觀看視角,融合台東山峰和海平面。2023年底的「《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則透過劇場敘事,利用五維空間、動態捕捉、AIGC圖像生成動態等應用,將江賢二的創作轉譯為全沈浸式的數位體驗。

AI入舞:雲門舞集《波》

雲門舞集於2023年底推出50週年全新大作《波》。Photo by 雲門舞集/攝影李佳曄。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攜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燈光設計沈柏宏、服裝設計范懷之合作,《波》將舞者的身體、聲音、神經、程式與LED影像交織,詮釋肉眼看不見的動態波動,跨越真實虛擬的分界,呈現波的多重宇宙。

《波》裡的AI並非僅局限於舞蹈,更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元素。真鍋大度與團隊使用肌電感應器和攝影機等工具,拆解舞者大腦與肢體間的訊號並蒐集大量身體數據,透過人工智慧生成影像和動作,並將其融入舞蹈音樂中。LED螢幕成為延伸舞台的無限空間,在量子世界裡串連起不同空間的各種訊號,形成一道道相互糾纏的波。

TEXT/ Fred、Lena
PHOTO/各藝術單位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WEPEOPLE Taiwan:NO.188 #CONVERGE
⋄六期訂閱8折/當期單本9折 ▸ https://reurl.cc/N48xaQ
Share:
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