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封面故事

封面人物 │ TKG+吳悅宇的創業之路:我也曾差點放棄

你願意花多少錢買一幅畫?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又是如何產生的?她從那些在拍賣市場屢創高價的歐美藝術家身上,似乎找到了「畫廊」這個產業最應該做、卻一直沒人刻意去做的一件事。

在電影《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2013)中,可以看到由Geoffrey Rush飾演的資深拍賣官Virgil Oldman不只拍賣名畫,自己也經常藉職務之便,收藏許多「仕女畫」。而在現實生活中,擔任藝術與市場、藝術家與藏家的橋樑,就是所謂的畫廊(Gallery),而在台灣,提起最具規模、最能與國際專業畫廊體系接軌的畫廊,耿畫廊與TKG+絕對名列前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歐美的藝術產業歷史悠久、發展成熟,畫廊的體系也相對健全且分工明確,反觀亞洲不僅起步較晚,在台灣尤其不被重視。1992年吳悅宇的母親耿桂英創辦了耿畫廊,主要經營前輩大師級藝術家,可謂開始了「承先」之路。之後2009年吳悅宇創辦了個人品牌TKG+,主要經營當代藝術家,在「啟後」這條路上,她究竟交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

 

覺得「守成沒有挑戰性」 想證明自己卻差點放棄

身為耿桂英的女兒,吳悅宇有著許多先天的優勢,例如從小就浸淫在藝術領域,培養出了過人的敏銳度;從美國學成歸國後,更是到耿畫廊跟在母親身邊,從最基層開始學起。

「我其實可以很安逸地守成,耕耘好母親留給我的創作者市場,」但吳悅宇說,這樣她無法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做了十年、二十年後的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在訪談中,吳悅宇並不諱言自己也有過這樣一段「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時期,她以為從小看著母親作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也有母親的資源作為後盾,要經營TKG+應該會很容易,沒想到實際做了兩三年以後,才發現其實窒礙重重。與耿畫廊將海外華人現代藝術家帶到台灣不同,吳悅宇的TKG+鎖定的是將台灣的當代藝術家推向國際,而當代藝術因為創作媒介多元,導致展場成本非常高;加上必須將時間與精力重點放在TKG+上,無可避免的就會分攤掉到耿畫廊幫忙的時間,「這段時間我母親其實有點沒安全感。」

擔心與母親耿桂英的矛盾日益擴大,鉅額的資金投入又幾乎看不到回饋的曙光,吳悅宇說,「那時候真的一度有想要放棄的念頭,反正才成立兩三年,這個品牌還不成熟。」但真的到了生死關頭,反而是耿桂英鼓勵吳悅宇要堅持下去,因為她知道,她女兒做的是對的事,「跨過那道檻後,就一路很堅定地走到了現在。」

PHOTO Paul Chen

Share:
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