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fe Arts People

創藝對話|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 樂思洋(Angelle Siyang-Le)

延續瑞士巴塞爾的文化底蘊,「巴塞爾藝術展」自1970年起由巴塞爾藝廊創辦人發起,至今已成為享譽全球的藝術交流平台,每年於全球不同地區舉辦四大展會,其中於2013年首次登陸香港,更成為連結亞洲藝術版圖的重要樞紐。2024年3月28日至30日,「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再次回歸,讓我們透過香港展會總監Angelle的分享,來一窺今年展會豐富多元的跨界藝術亮點。


苗穎Miao Ying,《科技煉金之分裂峽谷》電腦即時模擬,無限時長(2023)。圖片由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維也納)提供。

Q:您自2012年參與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以來,是否觀察到展會對亞洲藝術產業的影響?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認為香港展會對藝術的普及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我2012年回到香港時,一位計程車司機曾對我說香港是個文化沙漠,但十年後,當我再次搭計程車去巴塞爾藝術展時,司機卻清楚知道巴塞爾藝術展是什麼,還介紹今年參展的畫廊。作為平台的香港展會也促進了藝術圈內各個角色之間更緊密的交流,對亞洲藝術產業的發展和影響力有著顯著的推力。過去十年,亞洲藝術生態圈發展迅速,包括公立機構、商業平台、國際畫廊和拍賣行在亞洲建立的旗艦總部,以及許多由藝術家發起的藝術空間,並得到了M+視覺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實力雄厚的公立機構的支持,當前的生態圈已非常完善。

陸揚Luyang,DOKU-Animal,4:37,單頻道高清影片(2022)。圖片由藝術家及BANK/MABSOCIETY提供。

Q:疫情期間普遍展會景氣低迷,澎湃的創意能量卻因而蓬勃發展,您認為藝術對人們所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我覺得在疫情當下,藝術是更被需要的;特別是當代藝術,它已經超越了感官或裝飾的作用。當代藝術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工具,也是達成共識的一個輔助。藝術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下至關重要,儘管整體經濟普遍低迷,藝術市場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發展勢頭,這表明藝術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我認為透過藝術展開對話也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最理想的交流平台,也是一種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共通語言。

梁慧圭Haegue Yang,The Randing Intermediates–Earth Alienage Rising Sporing(2020)。圖片由Kukje Gallery(首爾)以及kurimanzutto(墨西哥城/紐約)提供。攝影:At Maculangan/Pioneer Studios。

Q:2024年的巴塞爾香港展會將呈現哪些獨特的數位藝術或跨學科創作?

談到跨界,每屆香港展會都有許多與「紡織」相關的藝術作品,這點相當獨特。或許這源於香港自身的紡織業歷史,例如位於荃灣的CHAT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一直致力於推廣與紡織業相關的當代藝術作品。今年的「藝聚空間」展區將展示來自藝術家Catalina Swinburn的大型編織裝置,展區內16件作品中更有11件作品是專為香港展會而創作的。

除此之外,「行為藝術」不僅在展會中有突出表現,在城市中也呈現出不同的表演元素。例如,藝術家加賀美健在「藝聚空間」展區將與每位觀眾進行互動,帶來許多驚喜。Para Site藝術空間也將呈現表演作品,而大館(Tai Kwun)在這一週的時間內將成為表演現場裝置和音樂的場地。我們將在展會期間帶來更多城市活動,涵蓋從公眾項目「M+幕牆」上放映電影製片人楊福東老師的作品,以至太古廣場的澳洲藝術家Daniel Boyd在公共空間的創作。

除此之外,「行為藝術」不僅在展會中有突出表現,在城市中也呈現出不同的表演元素。例如,藝術家加賀美健在「藝聚空間」展區將與每位觀眾進行互動,帶來許多驚喜。Para Site藝術空間也將呈現表演作品,而大館(Tai Kwun)在這一週的時間內將成為表演現場裝置和音樂的場地。我們將在展會期間帶來更多城市活動,涵蓋從公眾項目「M+幕牆」上放映電影製片人楊福東老師的作品,以至太古廣場的澳洲藝術家Daniel Boyd在公共空間的創作。

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更加多元且國際化,不僅是香港的盛事,更成為整個亞洲的焦點。除了展會之外,還包括ComplexCon等多個大型活動,為城市帶來不同的新鮮元素。你將看到來自各種不同創意產業的創意人士,他們如何與當代藝術界的互動將是最令人期待的。我們計劃在展會期間舉辦更多的城市活動,涵蓋官方和非官方的項目,也符合我們2024年的主題「Reconnection」,期待為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並激發更多可能性。

(左)沖潤子Junko Oki,Feeling unsaid and unspoken words 06(2019)。(右)沖潤子Junko Oki,Sense and sweetness 06(2018)。攝影:Keizo Kioku。©沖潤子Junko Oki。圖片由金近幸作畫廊提供。

Q:若以藝術跨界的趨勢來看,未來純藝術結合科技或跨領域學科媒材會往哪個方向?

香港展會有許多與紡織有關的藝術作品,這種結合是一種共識,對紡織的了解能夠啟發藝術家,使作品更易被大眾所接受,尤其對於新興藝術家和年輕藏家來說更是如此。數位藝術在這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希克獎2023」入圍的藝術家苗穎、藝術家陸揚,都是國際上備受矚目的傑出新銳藝術家。

展望未來,藝術跨界的趨勢將更加多元化。數位藝術在疫情期間得到廣泛接受,但從購買力來說,油畫仍然是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特別是新藏家和新藝術家的崛起,將進一步擴大觀眾對藝術的接受度。與此同時,我們觀察到表演藝術的復興,也將持續在「光映現場」(Film)關注「流動影像」的發展。儘管「流動影像」難以被理解、收藏和重新體現,我們仍持續努力推廣它。我們認為流動影像是數位藝術的前奏,其數位元素對數位藝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亞洲,台灣是流動影像藝術發展最為全面的地區之一,這也促使展會持續努力推廣這一媒介。

關於 樂思洋(Angelle Siyang-Le)

Angelle Siyang-Le, Director, Art Basel Hong Kong, Courtesy of Art Basel. Photo by Vivien Liu.

樂思洋擁有佳士得美術學院現當代藝術碩士學位,以及倫敦大學學院城市規劃、設計及管理學士學位。她曾於阿聯酋私人收藏機構The Farook Collection擔任收藏代表,2012年加入巴塞爾藝術展,負責管理大中華區業務和香港展會策略。2022年11月擔任香港展會總監,負責展會業務發展和藝廊關係。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 貴賓預展:2024/3/26~3/27
  • 公眾展期:2024/3/28~3/30
  • 展會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EDITOR&TEXT/Lena Lin
PHOTOGRAPHY/Art Basel Hong Kong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WEPEOPLE Taiwan:NO.188 #CONVERGE
⋄六期訂閱8折/當期單本9折 ▸ https://reurl.cc/N48xaQ
Share:
X

SEARCH